碧螺春,绿茶传统名茶,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。其茶芽十分细嫩,0.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-7万个。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,白毫显露,色泽银绿,翠碧诱人,卷曲成螺。因产于春季,故名“碧螺春”。
【采摘工艺】
采摘是碧螺春制作工艺的第一步。每年春分前
【杀青工艺】
杀青是碧螺春制作工艺的第二步。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,当锅温190~200°C时,投入500克左右茶叶,以抖为主,双手翻炒,做到捞净、抖散、杀匀、杀透、无红梗无红叶、无烟焦叶,历时3~5分钟。
【揉捻工艺】
揉捻是碧螺春制作工艺的第三步。锅温70~75°C,采用抖、炒、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,边抖,边炒,边揉,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,条索逐渐形成。揉捻时应以适宜的力度握茶叶,太松不利于条索的形成,太紧则会使茶叶溢出,使茶叶色泽发黑,条索碎裂,甚至产生烟焦味。这一过程耗时10分钟左右,揉捻后的茶叶达六七成干。
【搓团显毫工艺】
搓团显毫是碧螺春制作工艺的第四步,也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、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。锅温50~60°C,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,不时抖散,反复多次,搓至条形卷曲,茸毫显露,达八成干左右时,进入烘干过程。历时13~15分钟。
【烘干工艺】
烘干是碧螺春制作工艺的第五步。采用轻揉、轻炒手法,达到固定形状,继续显毫,蒸发水分的目的。当九成干左右时,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,连纸放在锅里文火烘至足干。锅温约30~40°C,足干叶含水量7%左右,历时6~8分钟。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,清香袭人。
【碧螺春茶叶等级划分参考标准】
根据制成干茶后茶叶的含水量,碧螺春茶叶分为特级、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特级一级等五个等级。特级碧螺春的含水量小于2%,一级碧螺春的含水量在2%-3%,二级碧螺春的含水量在3%-4%,三级碧螺春的含水量在4%-5%,特级一级碧螺春的含水量小于5%。
【